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高校教育教学
质量报告的撰写和发布是高校回应社
会关切、接受社会监督的重要途径,
也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一环。
那么,关于它们的政策要求、当前现
状以及重要意义,你都了解多少呢?
教育部: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有待完善
2020年6月,教育部发布《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2018年度)》。
《报告》基于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和全国1000余所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采用海量数据挖掘、多维案例分析、大规模问卷调查等方法,呈现高校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新举措、新经验、新成效,为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决策参考。
《报告》反映,学生学习体验满意度不断提升,大部分学生对自身成长与收获满意。2016—2018年,学生对课程教学和学习风气的满意度得分分别为64.48、66.25、67.62和60.75、61.64、63.83,呈现持续上升趋势。2018年,74%的学生认为自己在确立明晰人生观、价值观方面有极大或较大提高,75.9%的学生认为大学期间自己的合作能力有较大或极大提高,74.1%的学生对自己在大学期间的成长与收获满意。
在肯定高校本科教育所获成绩的同时,《报告》也指出,我国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有待继续健全完善。评估制度设计需着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立德树人评估指标尚不够具体,高校分类评估有待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成效的评价标准尚未得到充分体现。
高校教育教学、就业质量报告:健全评价体系、接受社会监督
编制并发布高校教学质量报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等,是开展自我评估、建立健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完善信息公开制度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回应社会关切的重要体现,也是向社会展示学校风貌和办学特色、宣传办学理念和教学成果的重要途径。对进一步完善就业状况反馈机制,引导高校调整专业结构、创新培养模式、强化以生为本、接受社会监督具有重要意义。
政策要求
自2011年以来,教育部发布的众多文件以及重点工作安排中都明确了要将“大学生就业质量”作为衡量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指标。
2013年,教育部办公厅相继印发《关于普通高等学校编制发布2012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通知》、《关于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等文件,对高校教学、人事、就业等重点领域信息的信息公开作了具体要求。
2014年2月,在教育部党组关于全力做好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会议中强调,要抓好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编制和发布工作,启动就业数据库与学籍数据库的互联互通,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价。
近年来,相关政策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标准不断提高。关于学校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制度的建立由本科院校起逐步推行至中职,指标发展科学化、细致化,内容不断深入化、精确化,这要求学校更加重视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编写,也对第三方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实状况
2014年4月,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分别在学校网站上发布了2013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但根据第三方专业机构统计,75所部属高校中,只有约60%的高校按照教育部规定的时间公布了报告,且查阅方式普遍不够规范。而在各校发布的报告中,仅有36个提到用人单位评价;仅有48个提到公众关心的月收入、就业现状满意度(签约满意度)、专业相关度(专业对口)或离职率(违约率)等关于就业质量的指标;仅有11个使用了第三方数据,大部分高校未注明、介绍数据来源,甚至有高校在年报中引用未经查证、来自网络的自称由专业第三方薪资排行榜提供的数据。
这一状况在2015年的就业质量报告编制中有了较大改善。随着政策的发展,各高校对就业质量报告编制工作的重视程度增高,与第三方专业机构的合作逐渐普及,报告质量有了明显提升,只是在数据的质量与分析的高度上仍有进步空间。
图片
海内教育:提供一站式专业教育咨询服务
海内教育是一家专业提供智慧校园解决方案的服务商,运用大数据、云平台等互联网技术,结合行业先进理念和优秀实践,携手高校共建信息化智慧校园,助力高校提升“双一流”建设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海内教育累计服务客户覆盖18个省级区域、7个合作省厅、50万家用人单位、300所高校以及2000万毕业生。
政策要求的深化与现实工作水平仍待提升之间的矛盾是海内教育作为专业的教育咨询事业第三方机构致力于解决的重要问题。
在“互联网+”背景下,大数据技术为社会经济活动提供决策依据,随着《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0-2020)》的顺利推进,教育大数据的开发与应用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海内教育公司专业的数据分析团队与研究团队相结合,通过普调回收数据,根据学校需求进行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紧扣教育部的指导框架完成定性部分的相关分析和对策建议,运用大数据思维深入挖掘数据背后的价值意义,助力国家“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方针真正实现,推动教育大数据科学发展。
我们始终坚持用专业的技术、严谨的态度与科学的视角进行高校咨询报告的编写,不断满足日益深化的政策需求。全面反映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态和就业质量,体现高校的教学质量,并在强有力数据支撑的基础上为高校提供科学性的建议反馈。推动高校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人才培养与社会现实需求的紧密衔接,进一步推进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为高校教育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善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