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家纵谈,共话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挑战与发展
发布时间: 2023-02-08 预览次数: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部署,首次将“推进教育数字化”写入报告,赋予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新的使命任务,为做好教育数字化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

微信图片_20230208170947.png

(左起:安杰、张蓓、张小平、薛亮)

为开拓发展视野、分享先进经验,《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社于2月7日在线上召开“行家纵谈——数字化转型下的高校智慧校园建设”圆桌论坛,会议由杭州宏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办。北京大学计算中心主任张蓓、清华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主任张小平、宏杉科技解决方案部部长薛亮、以及会议主持人华北电力大学网络与信息化工作处处长安杰,四位嘉宾相聚一堂,共议数字化转型下的高校智慧校园建设。会议围绕“高校智慧校园的特征及建设关键”“智慧校园建设中的经验与启示”“高校数据中心建设的挑战与数据保护解决方案”“未来数字化建设的规划与展望”等话题进行探讨,800余业界同仁在线观看了会议直播。

以教育数字化转型实现价值观的优化、创新和重构。服务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远景目标,北京大学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的政治任务,着力学深悟透,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张蓓主任认为,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根本意义是实现价值观的优化、创新和重构,形成组织和机构的数字化意识和数字化思维,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构建现代教育新形态。她详细介绍了北京大学在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智慧校园过程中的亮点工作与经验启示,并总结了智慧校园建设的三大特征:

一是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全面的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基于角色的个性化定制服务;

二是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服务融入学校的各个应用与服务领域,实现互联和协作;

三是通过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学校与外部世界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的接口。

据张蓓主任介绍,未来北京大学将从五个方面着手持续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

一是加强数字化转型的顶层设计。强化组织领导,按照“主要负责同志带头抓,分管负责同志具体抓”的原则,主动谋划推动数字化转型的有效举措,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坚持应用驱动,充分发挥业务部门的主导作用,强化与信息化部门的协同,构建多方参与、多元投入的教育数字化发展生态。以师生需求为中心,深化调查研究,充分发挥专家团队和专业队伍作用,做好数字化转型的规划设计和技术攻关,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

二是深化智慧教育平台建设应用。推动智慧教育平台从支撑在线教学向支撑线下课堂延伸,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育新模式;推动智慧教育平台从服务广大师生向服务社会学习者延伸,助力全民终身学习。利用数字技术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生负担。

三是构建校级数字化大数据中心。构建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相结合的大数据体系,充分发挥数据效能。以大数据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广泛汇聚优质资源,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资源的智能推送,实现数字时代“因材施教”。以大数据促进学术资源共享,构建覆盖学位论文、期刊论文、专利标准、馆藏文献的学术资源库,向全校师生开放。以大数据推动教育科学管理,推动行政管理、政务服务、执法监督的数字化转型。以大数据支撑学校创新发展,建立教育数字档案,全面记录学习者的行为信息,利用数字技术深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强化教育大数据应用,构建适应数字时代的教育新范式。

四是提高学校数字化公共服务支撑水平。完善新型基础设施,立足云网端一体化融合发展,推进数据中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智慧校园发展,以教育新基建壮大新动能、创造新供给、服务新需求。充分发挥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提高管理效率、服务效率、沟通效率和教学效率的作用,构建以教师、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基础数据库,让“数据多跑路、师生少跑腿”。围绕招生考试、教学科研、就业服务、人才引进、办公办事等方面,为师生和社会公众提供“一站式”服务。优化治理体系和资源配置,强化平台运行监测,全面提升学校数字化公共服务的支撑水平,促进科学决策、精准管理和个性服务,构筑学校国际竞争新优势。

五是有力保障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补齐安全短板,深入开展攻防演练和邮件安全专项治理,重点排查特种木马、勒索病毒、挖矿病毒和钓鱼邮件,保障终端安全。提高安全能力,重点提升供应链安全和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建立数字化产品进校园的审查备案机制,深入推进教育数据分类分级管理,提升网络安全保障水平。提升师生网络安全意识,定期组织网络安全和数据保护培训交流,建立和完善网络安全技术人员的培训体系,面向广大师生做好宣传教育,共同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图片

(清华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主任  张小平)


以信息资源配置作为信息化工作的主线任务。在张小平主任看来,高校智慧校园的建设暂时还是千校千面,见仁见智的现状。智慧校园的概念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分解。

一个是数字校园,主要是实体校园的数字化,像“数字孪生”的概念。在校园GIS/BIM一张图系统建设基础上,覆盖校园基础运行各类数据,如交通、消防、车辆、人群、管线、建筑节能、碳排放、水电暖等基础资源的数字化展示。另一个是智慧校园,主要是指基于数字校园的数据平台,以及学校教学、思政、科研、人事、财务、资产等的综合运行数据基础上,建设一系列的智慧化应用。这是一个“敞口”的概念,需要发挥业务部门和信息化部门的智慧与想象力,为人才培养、学科建设、高效率运行提供各种创新服务。智慧校园的关键是各业务部门如何更好地服务高校中心工作,为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服务。

清华大学在推进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在王希勤校长的指导下,对信息化工作做了比较系统的概念梳理。

首先是信息化建设工作定位,在运行服务保障以及信息化建设管理、网络与信息安全等基础上,扩展了信息资源建设及管理。信息是学校人才资源、经费资源、空间资源等传统资源之外的一种新型资源。信息资源具有价值永久性、叠加生成性、相关复杂性等特性。高校内部的各关系对象既是信息的生产者,也是信息的消费者;关系对象之间信息交互频繁密集、数量巨大,可以为学校的运行带来很多新效益。

传统的信息化建设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师生要求,张小平主任认为,“信息资源配置”将是加快推动大学信息化发展的“牛鼻子”。具体来说,在建设信息资源“全”集(内容全、关系全、能力全)的基础上,搭建信息资源配置体系结构,使得各个层次的角色(个人、院系、部处、学校等)都能实现信息资源的按需分配、自由配置。所以信息资源配置现在是清华大学信息化工作的主线任务。

张小平主任指出,智慧校园建设最难的是顶层设计。在整体规划上厘清并区分“数字校园”和“智慧校园”两个层面的工作任务,能够更好地分阶段、有重点、有计划开展建设工作。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建设速度往往赶不上技术更新速度,所以顶层设计既要充分利用最新技术,又不能把技术作为未来的核心要素,智慧化应用场景的设计是最具挑战的事。此外,在顶层规划过程中,全方位地协同很重要,要充分考虑历史与未来的协同、部门业务之间的协同、校园空间之间的协同,这也是极具挑战的事。

在数据中心建设方面,目前清华大学已经完成数据中台建设,汇聚了全校已有的可共享数据资源目录,提供给所有有需求的部门使用。未来大多数的信息系统将基于数据中台进行建设,而随着信息系统的建设运行,新的数据资源目录不断汇入中台,为学校运行提供更丰富的数据资源,形成正向反馈。张小平主任指出,清华大学在建设数据中台以及推进数据共享过程中发现,结合业务推动数字化转型受专业思维、专业队伍等方面的限制,有较大的挑战。同时,数据安全问题需要防范的环节很多,采集、存储、传输、加工、使用、销毁这些全生命管理周期都需要做好安全防护,任重道远。

为高校构筑坚固的校园“泛在”数据底座。薛亮表示,推进教育数字化对IT信息企业而言既是绝佳的机遇,又是新的挑战。一方面,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离不开IT信息企业提供各类数字基础设施与解决方案,另一方面,高校新的业务需求层出不穷,促使相关企业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宏杉科技深耕教育数字化十余年,致力于用全面、丰富、完善的数据存储解决方案,为广大高校用户构筑坚固的校园“泛在”数据底座。面向一站式校园服务大厅、智慧教室、科研云、多校区全栈数据联动等场景需求,宏杉科技可通过涵盖全产品、全方案、全服务的一站式数据存储能力,为高校用户提供数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助力用户从容应对多元数据挑战。

在至关重要的数据安全方面,除备份、双活等技术方案外,加快教育信创发展也是大势所趋。截至目前,宏杉科技已实现SAN、分布式、备份、云及超融合全系列产品自主可控,能够从根本上保证高校用户数据安全。


推进教育数字化,构建数据驱动的教育治理新模式,不断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点任务。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前进,以积极进取的姿态融入数字新时代。期待本次圆桌论坛几位嘉宾对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深刻理解和丰富经验,会为更多高校的数字化转型带来借鉴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