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如何搭建网络教学平台?
发布时间: 2022-11-28 预览次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当前信息化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年轻一代对于信息化技术的依赖程度显著提高。网络教学平台已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也是提高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同时,高校可以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开展各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除了解决课程基本资源的共享之外,还可以将其打造成为学校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

 纵观国内已经建成新型网络教学平台的部分高校,主要是重点高校,在课程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方法等各方面都得到了促进,通过教学资源的合理调配,实现了传统课程和网络平台优势互补,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部分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历史原因,在教学信息化建设上起点低,投入少,没有建成完善的网络教学平台。面对正在进行中的由新信息技术所带来的教育革命,加快建设网络教学平台是部分地方高校的必然选择。

a144195c10da49559bb876ef8bc8c5cec7862d6e18d37-uO7kQ6_fw1200.jpg


全面建成网络教学平台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不仅软、硬件成本投入巨大,而且涉及到的需求分析、系统规划、网站及教学资源建设等相关工作量也极其浩大,同时,考虑到相关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新的管理流程的建立、人员培训、思维方式的转变都需要一个过程,应采用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建设策略。

(一)一期以基础建设为主

建设内容包括:校园网基础改造,能实现办公楼、学生宿舍的全覆盖:网络教学平台基础软件购置、安装及调试 网络教学平台硬件购置、安装及调试,包括WEB服务器、视频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等:录播教室购置、安装及调试等;教学管理软件的升级以及与网络教学平台的互联互通。建设周期:约6个月左右。建设目标:使教师及学生能够通过校园网无障碍访问网络教学平台;能运行校园网络课程中心网站:教师能够建立课程网站,实现网络备课等。

(二)二期以课程网络建设为主

建设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系统实施与示范课程建设阶段,以教师信息化技术较高的学院,如计算机学院为试点单位,选定10门课程作为示范课程,由网络教学平台开发单位对课程负责教师进行培训并指导建设。

第二阶段为重点课程建设阶段,对原有的国家,省级,校级精品课程负责人集中培训后,将原课程资源重新整合到网络教学平台中,新的课程网站建设标准应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要求,便于今后向更高层次申报。同时,使用录播教室有计划地分批录制对应的课程视频。

第三阶段为全面建设阶段,开展全校教师网络教学平台轮训工作,逐步完成全校公共基础课程,公共选修课的课程网站建设,各学院要制订推进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整体工作规划,组织并督促课程负责人完成所属专业课程的课程网站建设。建设周期:约1,5年。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全校所有课程都建有相应的课程网站,教师生可以实现网络备课、在线答疑及指导等,学生能够通过虚拟课堂在线学习课程内容,在线完成作业,在线模拟考试,在线互动答疑和在线讨论。

(三)三期以内涵建设为主

建设内容包括:教务处将网上课程建设情况纳入学院、教师评价考核指标体系,使网络课程建设成为教师的常规教学任务之一;联合各学院、校团委等部门在全校师生中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鼓励工作,如课程模版竞赛等,以增加网络教学平台的关注程度,以学院为主体,将网络教学平台应用作为推进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措施,改变过分依赖课堂的传统教学模式,使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成为教师和学生的自觉行动。学校对于课程资源建设和网络教学优秀的教师和学院给予适当的经费支持和相应的荣誉。

此外,还要加强网络教学平台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充实和完善网络教学资源,逐步建立起保障网络课程教学的网上助教体系,承担网上辅导、答疑、批改作业、互动交流、网络考试和网上评教等工作。完成公共基础课程、公共选修课和主要专业课程的课程视频录制工作。完成校园网络无线化,达到无线、移动教学的目的,进一步充实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如建立学习社区等。建设周期:约2年。建设目标:通过制定和完善激励政策,充实和完善网络教学资源,加强网络教学平台推广应用,达到网络教学平台在师生中的使用常态化的目的。

总而言之,高校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以课程教学资源信息化为核心,推动网络教学平台的系统建设,为全校师生构建个性化的课程教学和管理平台,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改进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最终实现教学管理上台阶,教师转换思想、改革教学手段,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实现“以学生为本”这一教育教学改革,为培养本科应用性人才创造条件。